2019年12月2日 星期一

【動畫分析整理】簡單有效的演出技巧

整理/Orc 審訂/卡滋馬

(本圖擷取自動畫)

  本次的動畫讀書會中,我們挑選三部動畫來談論「簡單有效的演出技巧」,首先,我們以太田雅彥《我不是說能力要平均值嗎?》大致概括了何謂「演出技巧」;接著,以青木英《Re:creator》談論透過構圖技術,以降低作畫與時間成本風險;最後以新房昭之《魔法少女小圓》,展示「同鏡位構圖」混合「兼用卡」的節省潛力。




淺談演出-《我不是說要平均值嗎?》第一集

  《平均值》作為一部連載於「成為小說家吧」的網路小說作品(通稱「なろう系」作品),原始文本其實充滿連載小說很容易出現的毛病:順序法流水帳。但在觀看動畫第一集的過程我們得以發現在全原創的本集中,出現以半插敘法進行敘事的橋段,而同時亦跳過了兩年的故事時間。而這對原作文本的改寫正是「改編動畫」所擁有的權能,而「演出」正是在動畫領域實踐這種改編的重要方法。

  何謂「演出」?尤其動畫的「演出」呢?「動畫演出」是考量了「動畫」作為一種複合文本、視覺、聽覺的「連續型影音媒體」,藉由操作上述任一介面或複合介面的表現方法,展現所欲特定效果的技術,而這種技術有的很好察覺,有的使用上經常不為觀眾所知覺;容易察覺的部分通常為文本、故事面的。舉例來說動畫版基於原作設定,將女主角的阿宅設定放大,並強化老宅梗的運用。不僅增加作品的社群話題性,還強化了女主角作為轉生者這種「異世界外來者」的表現強度。而比較不易察覺的部分,在動畫16:40時,集使用了「中斷bgm」的演出技術,並同時減少梅維斯被打退的動感,藉此塑造產生搞笑張力。而在1:50秒處,則透過調節對話時間與動作表演的完整性強化cut間的斷裂性以增強「四格漫畫」感,大致以一個場景為一格的演出方式,塑造「芳文社日常」的感性。

  以上手法的實踐與本作監督太田雅彥息息相關,作為指導《超元氣3姊妹》、《輕鬆百合》、《乾物妹!小埋》等作在日常系無厘頭搞笑(ギャグ)領域而佔有一席之地的先驅者,《平均值》原作潛藏的軟妹子吃茶喝餅的特性得以因此發揮。

畫面與配音的時間管理,靜畫與動畫-《Re:creator》第一集

  演出不僅是強化表現力的一種技術,在日本動畫裡「經費節省」很常是老練監督操作演出手法的主要目的。在本作,較少由「演出」角度觀看動畫的觀眾可能不會發現,《Re:creator》實際上在畫面構成上進行大量的「偷工」。3:50秒前的畫面構成,幾乎避開了所有角色對話時開閉的嘴巴的差分張,如背對鏡頭、低頭出框、動嘴與大動作一致、不直接發聲等;藉此使聲優於配音時,可不需要考慮後錄時之對嘴問題,一方面得以打散製作時程,又得以減少音響監督指示、重錄之時間成本。

  此外,藉由畫面構成所達成之成本節約,亦表現於「靜畫」的大量使用。而雖然其大量使用靜畫,但透過創新之分鏡,得以使觀眾忽略之。例如在片首00:50秒時,表現平交道柵欄之上升時,固定了前景之柵欄而轉動背景的靜畫;例如01:40將人物隱藏於上帝視角的雨傘下以避免作畫;例如僅使用特寫,搭配著車站遠景與碰撞聲,就能喚起日本文化脈絡下中對於「跳軌」的認識。而甚至在某些角度下,以為為3D的軍刀,亦僅僅為平行移動的靜畫。藉由巧妙的攝影演出,得以使靜止的畫面看似有在動,最終減少經費支出。

  述及本作的監督青木英在製作技術上,常被認為與名製作公司「幽浮桌」有著繼承關係;亦即俗稱「電焊」的光影特效,也因此在本作中,常得以看出藉由光影特效來彌補作畫上的「省工」,將前期製作的節約以後其加工彌補。而從其曾執導之作品,如Fate/Zero、AZ與本作,亦得以看其監督對操作「多對白」作品的喜好,並在此之上玩弄分鏡技術;不過,一旦操作不慎,就如同本作之下場,最終被戲稱為「Re:talker」了。

新房與兼用卡的高端應用-《魔法少女小圓》第二集

  與前述在《Re:creator》一作中以畫面構成省工的技術不同,「兼用卡」的製作技術早在手塚治蟲時代就被使用。而在此提及的原因,在於本作中至少使用了體感5%的兼用卡,混合「同鏡位」的分鏡設計,將片段甚至靜畫重複使用,只作細部、簡單之修改,佐以光影、音響、每cut秒數之調整使其產生差異。以電影產業的分工來比喻,《Re:creator》一作是藉由「攝影師」的精湛技術,在「構成」層面節省成本;而《小圓》則是以「剪輯師」之角度,在「時序」層面達到省工,而在日本動畫產業中,此二者幾乎皆由「分鏡」職位所執掌。

  而述及本作監督新房昭之之演出風格,在某種程度具有著「空間錯置、虛實不明」、「符號式表現」等接近「平面設計」的畫面處理技術,而在敘事上則傾向「蒙太奇」手法。這種表現得以在本集中,畫面的構成經常將「小圓與沙耶香」與「麻美」分割,這種分割或許就暗示著「人」與「非人(魔法少女)」之間的差異;而在畫面上,如光影的明暗交界、倒映在玻璃桌面的倒影,亦常惡質的將麻美的頭與身體分割,這般的分割又象徵著什麼呢?而在敘事層面,藉由同鏡位片段的剪輯,在「動畫的惰性時間」與「故事時間」間塑造差異,以蒙太奇手法進行平行比較,亦是新房的SHAFT風格所講究美學之一。

總結

  由手塚治虫以來,日本動畫製作就是在與極端的經費拉鋸之中,以職人的技術力創造「美」。在本次的討論中,針對《平均值》我們主要解釋了「何謂演出?」,並闡釋「分鏡演出」在動畫文本中如何影響情緒表現。而在《Re:creator》中,則談論了由畫面構成如何不留痕跡的降低成本;並如何藉由分靜、光影使「靜畫」成為「動畫」。而最終,在《小圓》一作,則討論了「兼用卡」的使用方式。如何在極端的製作經費之下,向觀眾展演動畫之美?日本的許多動畫監督已給我們幾條可實踐的道路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