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本圖擷取自動畫)
接續著聚焦近景的日常系,中景移位的世界系,本次以古典的、「三景豐滿」的敘事結構為對象,討論宮崎駿導演之《魔法公主》。《魔法公主》為吉卜力工作室繼《天空之城》、《龍貓》、《魔女宅急便》等作之後所製作之又一力作,將嚴肅議題以動畫呈現。在本次的討論之中,除了討論《魔法公主》內涵的作品論,亦由回顧前二堂課之《k-on》、《雲彼》,由「三景敘事法」討論文脈之變化。
三景豐滿──複雜的敘事結構
《魔法公主》一作中,與淡化了中景元素的「世界系」、以及關注人際關係前景的「日常系」相異,無數的敘事元素在框景內外交織作用;在宮崎駿監督之作品中,具有著最爆炸性的資訊量,錯綜複雜的敘事結構使其的識讀難度上升,而無法如日常系、世界系一般輕鬆閱讀。這種未經過御宅族類型化的敘事結構,可以被認為是日本電影動畫最為古典的版型。
在本作中,以「室町時代」的神話、中古背景為藍本,透過對歷史的寫生構築出「遠景」;而「社會」則由「蝦夷」、「達達拉」、「犬神」、「山豬」、「天朝」等各勢力組成,每個勢力皆有其自身之價值判斷,在「中景」之科層上展演其衝突與對立之結構關係;而「阿席達卡」與「桑」,或著還有「莫娜」、「山獸神」等,則是其中主導視角的「近景」元素,但因其「散焦式」的描寫手段(或者陳述成最廣化故事元素陳述的手法),使我們較難琢磨這些角色的動機與情感。神話時代的遠景,影響著「中景」層級的各勢力關係;而就如同阿席達卡期望犬神不要將桑牽連入「戰爭」,「中景」的互動又使「近景」在其中游移;而「近景」的選擇與能動性,又動搖著中景與遠景。
本作中豐滿的三景結構,使任何一個敘事元素皆緊密的鑲嵌於敘事結構中,「世界」、「社會」與「角色」三個層級水平又垂直互動,進而展演出《魔法公主》這個敘事。而同時本作之敘事亦「與現實格鬥」,呼應著「阪神大地震」與「奧姆真理教」等等社會事件,從而又呼籲著社會大眾的反思。
《魔法公主》價值發闡
阿席達卡作為宮老思想之體現,即便「命運無法反抗」、「戰爭不會停止」,阿席達卡仍然會嘗試作出正確且正義的選擇;就算外聚焦使我們無法洞察其動機與內心的反應,其仍游移在各勢力間,充當著和事佬。而中景層級上,亦可以發現以「達達拉」為中心呈現著「山(城)裡」與「山(城)外」的二元關係,這種對立同樣以「消極除魅/破壞自然(達達拉)」與「積極除魅/破壞自然(天朝等)」的方式體現,同時還有「與自然共存」的、「狩獵民族」的「蝦夷」作為「故鄉」。這些價值除了在敘事中產生作用,亦可以回推日本的歷史脈絡,觀察其社會樣態。
而劇中的男女關係,又是一種可討論的問題。以現代主流動畫的視域出發,或許令人質疑:阿席達卡與桑之間,真的存在愛情嗎?畢竟並沒有情意綿綿的互動演出。但在宮崎駿的愛情觀下,「愛情」並非由「浪漫關係」體現,而是由「依存關係」所展演,正是因為桑與阿席達卡相互的不可或缺,因而成立了愛情。而「男人是靠不住的」,達達拉城內由黑帽大人為首,呈現女性佔有主導性的權力分配;我們或許會將其歸因於主體性的反轉,但同時也因在宮崎駿之脈絡中,「理想」的女性便是「強勢」的女性,宮崎駿的這種癖好,也得以在其《天空之城》的空賊朵拉與女主角希達的成長中看出。
回顧:御宅與動畫的文脈流變
在前三堂讀書會中,由本世紀至上個世紀,由當代到古典,由單純至複雜,由聚焦近景至三景豐滿的進行了討論。順著文脈由古至今,最早的作品結構完整、世界觀嚴謹;而後「世界系」淡化了社會,聚焦於近景的樣態與近遠景間的互動;最近的「日常系」甚至放棄了世界與社會,而只聚焦於近景層級的元素互動。即使這些作品並沒有先後繼承關係,但我們仍得以發現:動畫的敘事技巧及其「類型化」是順著「減法」方向,由雜訊多至精煉、由難以接收至易於消化(資訊量之咀嚼層面,而非識讀門檻層面。)
在這裡我們參考岡田斗司夫的史觀,重新將至2019年當下的「御宅族」區分為四代。「第一代」御宅族如宮崎駿、富野由悠季,因為當時不存在「迷群」,這些創作者以(當時的)「大眾」作為作品受眾。其中作家性比較強烈的創作者與其創作物,會因為歷史篩選而成為後代的文化基因;而「第二代」御宅如庵野秀明等,觀看「第一代」作品長大的創作者,會試圖繼承先前的脈絡,創作與自身相同的「菁英迷群」會有觀賞慾望的作品;「第三代」御宅族在商業性擴大的動畫產業中生存,此時御宅族內已不在凝結齊一,而產生了「分眾化」的現象;「第四代」御宅族一方面因為前述的「分眾化」而使「迷群」的力量削弱,另一方面因為文化圈擴張所帶來的動畫產業的「大眾化」,自此,被二三代御宅製造出來的文化品味,會被在一旁平行共生的主流文化侵蝕、碎裂、再混和,納入主流文化基因之中。
在這般「對現實的寫生」逐漸轉移至「對虛構的寫生」的歷史進程中,創造了「文化符碼」的繼承關係,而同時也隨著「創作者」與「迷群」的互動產生了「類型化」,類型化所產生的特定結構,則使動畫產業中的創作愈發精簡。
總結
回顧前三堂讀書會,我們由九零至一零年代間類型文本的文本論,切入了產業論與文脈發展。在本次的讀書會中,我們回到1997年的《魔法公主》,討論「創作者本位」的、未經類型化的文本範疇。而在極端分眾化的當代,伴隨著資訊的爆炸,動漫迷群還得安個「泛」,稱呼為「泛動漫迷」,類型文本是否會隨之「去類型化」?次文化又是否會就此成為所謂「主流(大眾)文化」呢?而岡田斗司夫所謂「御宅族」的職人精神,是否又真的就這麼「死」了呢?
《魔法公主》一作中,與淡化了中景元素的「世界系」、以及關注人際關係前景的「日常系」相異,無數的敘事元素在框景內外交織作用;在宮崎駿監督之作品中,具有著最爆炸性的資訊量,錯綜複雜的敘事結構使其的識讀難度上升,而無法如日常系、世界系一般輕鬆閱讀。這種未經過御宅族類型化的敘事結構,可以被認為是日本電影動畫最為古典的版型。
在本作中,以「室町時代」的神話、中古背景為藍本,透過對歷史的寫生構築出「遠景」;而「社會」則由「蝦夷」、「達達拉」、「犬神」、「山豬」、「天朝」等各勢力組成,每個勢力皆有其自身之價值判斷,在「中景」之科層上展演其衝突與對立之結構關係;而「阿席達卡」與「桑」,或著還有「莫娜」、「山獸神」等,則是其中主導視角的「近景」元素,但因其「散焦式」的描寫手段(或者陳述成最廣化故事元素陳述的手法),使我們較難琢磨這些角色的動機與情感。神話時代的遠景,影響著「中景」層級的各勢力關係;而就如同阿席達卡期望犬神不要將桑牽連入「戰爭」,「中景」的互動又使「近景」在其中游移;而「近景」的選擇與能動性,又動搖著中景與遠景。
本作中豐滿的三景結構,使任何一個敘事元素皆緊密的鑲嵌於敘事結構中,「世界」、「社會」與「角色」三個層級水平又垂直互動,進而展演出《魔法公主》這個敘事。而同時本作之敘事亦「與現實格鬥」,呼應著「阪神大地震」與「奧姆真理教」等等社會事件,從而又呼籲著社會大眾的反思。
《魔法公主》價值發闡
阿席達卡作為宮老思想之體現,即便「命運無法反抗」、「戰爭不會停止」,阿席達卡仍然會嘗試作出正確且正義的選擇;就算外聚焦使我們無法洞察其動機與內心的反應,其仍游移在各勢力間,充當著和事佬。而中景層級上,亦可以發現以「達達拉」為中心呈現著「山(城)裡」與「山(城)外」的二元關係,這種對立同樣以「消極除魅/破壞自然(達達拉)」與「積極除魅/破壞自然(天朝等)」的方式體現,同時還有「與自然共存」的、「狩獵民族」的「蝦夷」作為「故鄉」。這些價值除了在敘事中產生作用,亦可以回推日本的歷史脈絡,觀察其社會樣態。
而劇中的男女關係,又是一種可討論的問題。以現代主流動畫的視域出發,或許令人質疑:阿席達卡與桑之間,真的存在愛情嗎?畢竟並沒有情意綿綿的互動演出。但在宮崎駿的愛情觀下,「愛情」並非由「浪漫關係」體現,而是由「依存關係」所展演,正是因為桑與阿席達卡相互的不可或缺,因而成立了愛情。而「男人是靠不住的」,達達拉城內由黑帽大人為首,呈現女性佔有主導性的權力分配;我們或許會將其歸因於主體性的反轉,但同時也因在宮崎駿之脈絡中,「理想」的女性便是「強勢」的女性,宮崎駿的這種癖好,也得以在其《天空之城》的空賊朵拉與女主角希達的成長中看出。
回顧:御宅與動畫的文脈流變
在前三堂讀書會中,由本世紀至上個世紀,由當代到古典,由單純至複雜,由聚焦近景至三景豐滿的進行了討論。順著文脈由古至今,最早的作品結構完整、世界觀嚴謹;而後「世界系」淡化了社會,聚焦於近景的樣態與近遠景間的互動;最近的「日常系」甚至放棄了世界與社會,而只聚焦於近景層級的元素互動。即使這些作品並沒有先後繼承關係,但我們仍得以發現:動畫的敘事技巧及其「類型化」是順著「減法」方向,由雜訊多至精煉、由難以接收至易於消化(資訊量之咀嚼層面,而非識讀門檻層面。)
在這裡我們參考岡田斗司夫的史觀,重新將至2019年當下的「御宅族」區分為四代。「第一代」御宅族如宮崎駿、富野由悠季,因為當時不存在「迷群」,這些創作者以(當時的)「大眾」作為作品受眾。其中作家性比較強烈的創作者與其創作物,會因為歷史篩選而成為後代的文化基因;而「第二代」御宅如庵野秀明等,觀看「第一代」作品長大的創作者,會試圖繼承先前的脈絡,創作與自身相同的「菁英迷群」會有觀賞慾望的作品;「第三代」御宅族在商業性擴大的動畫產業中生存,此時御宅族內已不在凝結齊一,而產生了「分眾化」的現象;「第四代」御宅族一方面因為前述的「分眾化」而使「迷群」的力量削弱,另一方面因為文化圈擴張所帶來的動畫產業的「大眾化」,自此,被二三代御宅製造出來的文化品味,會被在一旁平行共生的主流文化侵蝕、碎裂、再混和,納入主流文化基因之中。
在這般「對現實的寫生」逐漸轉移至「對虛構的寫生」的歷史進程中,創造了「文化符碼」的繼承關係,而同時也隨著「創作者」與「迷群」的互動產生了「類型化」,類型化所產生的特定結構,則使動畫產業中的創作愈發精簡。
總結
回顧前三堂讀書會,我們由九零至一零年代間類型文本的文本論,切入了產業論與文脈發展。在本次的讀書會中,我們回到1997年的《魔法公主》,討論「創作者本位」的、未經類型化的文本範疇。而在極端分眾化的當代,伴隨著資訊的爆炸,動漫迷群還得安個「泛」,稱呼為「泛動漫迷」,類型文本是否會隨之「去類型化」?次文化又是否會就此成為所謂「主流(大眾)文化」呢?而岡田斗司夫所謂「御宅族」的職人精神,是否又真的就這麼「死」了呢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